中国龙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龙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龙教案1教学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三年级第6册第10课《中国龙》
学习领域:绘画、创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
a、 能表现龙的形态特征,并画出较细致的花纹。
2、 过程与方法
a、 在探索中学习中国龙在中国文化的广泛应用。
b、 在小组合作中用线条表现龙的动态与花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a、 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b、 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发生兴趣。
二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中国龙的文化艺术,让学生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能运用线条画出较细致的花纹。
三 教学难点
能表现具体的龙的形态特征。
四 作业要求
1、 基本要求:
小组合作绘画图案
2、 较高要求:
小组合作有细致纹样的龙图案
3、 个性探索:
小组合作绘画有整体美的龙图案
五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此处隐藏12273个字……参观“龙展”,观察“龙”的外形特征,感受“龙”的美。2、 介绍讲述自己的“龙”展品,进一步感受“龙”的美,知道“龙”是古代中国人想象出来的神物,激发我们是“龙的传人”。
3、 通过观察、模仿、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龙”。
4、 将作品放入“龙展”,相互欣赏。
活动反思:
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参观、介绍讲述、争论等几个环节能充分感受到龙的外形特征及其千姿百态、活灵活现、雄壮、威武的美,知道“龙”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的,我们是“龙的传人”,并通过模仿和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中国龙”,具有一定的自豪感。在参观环节中,孩子的参观目的不明确,只停留在“看”上,导致在接下来的介绍讲述环节中孩子表现出“思”的不够、“讲”的不透的现象,思维的局限导致语言的不流畅和贫乏,但我注重生生互动,当发现一个幼儿能生动的讲述龙的外形及本领时,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形成生教生、生学生的学习形式,并能抓住孩子现场的表现及时了解其兴趣点提出了“在大自然中是否真的有龙”的话题,在孩子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但孩子的思维调动的不够,论证的不够有理有据,有点抱着观点干着急的模样,此时我应该多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来论证他们所提出的三个观点,而不该草草收场,在问孩子为什么喜欢龙是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我们是龙的传人”、“龙是我们中国的标志”、“龙很勇猛、爱帮助别人”……在此起彼伏的声音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为自己是“龙的传人”、为自己属龙而高兴自豪。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用笔去表现龙时,由于整个活动有充分的视觉感受,并在龙的外貌上有充分的交流,孩子们的作品可以用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来形容,整个活动要注意加强引导孩子思维及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