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诫子书》知识点总结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诫子书》知识点总结,希望有所帮助!
作品梗概
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文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本文需熟读背诵。
知识重点
一、全文展示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主题概述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主要通过对儿子勤学立志的劝勉,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和“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放纵懈怠,轻薄浮躁。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 ……此处隐藏436个字……庐,将复何及)。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
4.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什么?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应当如何做?结合生活实际,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现代社会变化频仍,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能不能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是每个人都要深思的。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练练书法、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其实,只要宁静、淡泊,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能够活得充实、轻松,眼前的混沌也就明晰了。
5.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味着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全文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要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飞逝,意志随岁月消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陋室,此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