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2-11-21 00:12:4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孙传开“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这是一位评论家为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写下的一段话。《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马修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就组织了一支合唱团,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新的有价值的自己。

片中有几个情节更是让我记忆深刻。马修第一次进学校时,在门口看见了一个叫佩皮诺的小男孩,才知道小男孩每周六都会在学校门口站着,等着……是为了等自己的爸爸来接 ……此处隐藏30089个字……去唱。还有一次我讲到《竹影》这节课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竹子,让他们从自己的画笔中感悟中国画的姿态美和神韵美。

但是,我们总说人性化教育,用友善的语言和行为感化学生,可是马修老师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应所有的“坏”学生。影片中的“坏”学生孟丹来到教养院,不顾马修老师的善意劝解引导,一再与其作对,甚至公然对抗,使得班里其他的学生也在学生孟丹的这种不良行为。最后当孟丹因为被冤枉偷钱被警察带走的时候,马修也无能为力,这是他也不想去挽回,因为马修认为不能因为一个人而毁掉所有人,所以他放弃了自己原本坚持的原则。电影结尾,这个被暴力校长惹恼的“坏”学生放火烧了学校,也就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的“坏”学生都可以用人性化的教育改变他们,但是,如果当时马修不放弃他,如果他被找回来校长能查明事实,如果孟丹不被带走,会不会他最后真的就被马修老师的人性化教育所改善呢?毕竟人性本善。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影片,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学生们送别马修老师的画面。从高楼上的小窗户中慢慢地飞出一架架纸飞机,上面写满了学生对老师的祝福;窗户太高,孩子们只能向老师挥手告别,马修深深的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眷念,感受到了这些孩子们美好的心灵正在释放绚丽的光彩。

作为第一年工作的我,还没有经历过送别学生的场面,当我看到学生送别马修老师的画面时,我就不禁幻想着自己送别我心爱的孩子们时的情景。从离开教室的那一寸土地,我想象着把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的照片放大,粘贴在他们离开的路两旁,广播里放着我们一起听过的歌曲,讲着我和他们在一起的趣事,最后的拥抱是我对他们最好的祝福。

影片结束了,马修带着终于在星期六等到爱和家的小派皮诺离开了,“池塘之底”也会折射最灿烂的阳光,就是我对这部影片最大的感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